[通達節目] 2022無限亮:網上圓桌討論:共融藝術的可持續實踐

活動種類 : 其他

通達服務

 

香港手語傳譯、英語即時字幕

 

 

 

 

節目內容

 

網上圓桌討論提供一個交流平台,匯聚本地及海外的藝術家和社區教育工作者分享在共融藝術上的經驗和挑戰。同時,讓參與者就不同能力人士在藝術領域上的參與性、創作、培育和發展空間議題上共同探討可持續實踐的方法和方向。

 

英語及粵語(提供即時傳譯服務)
設香港手語傳譯、英語即時字幕

 

主持人

 

葉浩堃 作曲家

 

葉浩堃為香港作曲家,其作品廣於世界各地公演,並屢獲殊榮,當中包括與日本Rosetta Contemporary Ensemble以川端康成同名作品為藍本的室內劇《古都》、與法國Centre de Vidéo Danse de Bourgogne合作的一小時電子作品《Eurydice》、由香港管弦樂團委約並首演,同時獲得CASH金帆獎的《破繭》、以及為前三藩市交響樂團首席敲擊手Jack Van Geem所寫的馬林巴琴協奏曲《路》。葉氏為麥道爾藝術家(Gardner & Vail Read Fellow),最近獲頒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新秀獎(音樂),其作品由荷蘭出版社Donemus出版。他現為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講師。

 

 

專題:柬埔寨共融藝術的營運與實踐


史詩藝術團聯合總監安東尼・伊雲將剖析柬埔寨共融藝術的歷史及文化語境,以及史詩藝術團如何透過不同實踐提高相關意識,並以藝術為當地人賦權、轉化及發展藝術才能。

 


講者:安東尼.伊雲(英國),史詩藝術團聯合總監 

 

安東尼.伊雲為史詩藝術團的聯合總監。史詩藝術團是一個非牟利機構,總部設於柬埔寨,致力推動國際間的共融發展。這些年來,伊雲累積豐富經驗,讓亞洲不同能力的人均可參與藝術,並向他們提供工作機會。

伊雲的藝術事業以音樂起步,及後加入英國利奇菲爾劇場,擔任藝術總監助理,曾為樂隊Kasabian和Biffy Clyro策劃演出。2006年,他出任Ingestre Hall藝術駐場中心的音樂總監,推出為有行為障礙的年青人而設的音樂教育項目。

 

專題:聲聲不息 — 一個台灣視障音樂家的育成故事


居台的美籍音樂教授范德騰由1998年開始教導一名失明的十一歲小朋友彈琴。時至今天,二人成為只此一家的音樂及喜劇拍擋,將古典音樂和傳統相聲共冶一爐,巧妙地融合教育及娛樂元素,讓觀眾嘖嘖稱奇。范德騰教授將剖白他與學生許哲誠多年來的心路歷程,二人如何克服種種難關。

 

講者:范德騰(美國),鋼琴家及東吳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

 

定居於台灣的美國鋼琴家范德騰教授為東吳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任教鋼琴演奏和鋼琴文學。教學以外,范氏也以獨奏家、講座嘉賓和作家身份在台灣各地演出。

作為講師,他每星期都會進鋼琴教學講座,讓鋼琴導師和學生從他的彈奏中學習和賞析教學和演奏的方法。作為演出者,范氏會以獨奏家或樂師的身份舉行說唱音樂會。范氏亦和許哲誠共同創作結合古典鋼琴、流行音樂、現代相聲等元素的音樂喜劇《彈琴說愛》,至今在四十多個城市演出逾一百五十場。

 

專題:共融劇場製作的協作 — 機遇與挑戰


無止境劇團聯合藝術總監佐治・曼將聯同一起參與製作《沉默極牆》,集演、導、編於一身的馬修.格尼,分享在綵排室中與聾人及健聽創意工作者、倡議者和學者共同協作的點滴。回望這七年挑戰重重但收獲甚豐的創意歷程,他們將娓娓道出箇中難關、累積的經驗以及共創劇場的價值。


講者:佐治.曼 (英國),無止境劇團聯合藝術總監

 

佐治.曼是一名藝術工作者、演員、編劇及導演。他在2004年畢業於倫敦哈洛威學院,其後在巴黎雅克勒科克國際劇院接受兩年戲劇訓練,於2007年創立無止境劇團,同年推出自編自導自演的首作《鏡的背後》。

 

劇團自2009年環球巡演,當中一票難求的《奧德賽》亦由佐治擔任其中一位編劇。他曾與劇團另一藝術總監尼爾.包迪共同改編荷馬的經典劇目,作一人獨腳演出,最後憑此榮獲「最佳獨腳劇演員大獎」。2011年,他自編自導至今已獲九大獎項的《月際天堂》,此劇於世界各地上演,更在巴西巡演三個月。2014年,他自編自導及親自聲演的《光》於倫敦首演,翌年入選為倫敦國際默劇節的其一劇目,演出場地巴比肯藝術中心座無虛席,至2017年先後三次在倫敦巴特西藝術中心載譽重演。2014年12月,曼榮獲皇家國立劇場及布里斯托老域劇場白櫟信託獎,並於2015至2017年間出任布里斯托老域劇場的助理總監。他為布里斯托老域劇場執導的劇目包括由奧雲.斯爾氏編劇的《士兵的血》(後於布殊劇院搬演),以及由琪農尼勒姆.奧丁巴新編的《美狄亞》。

 

講者:馬修.格尼(英國),無止境劇團創作演員 (未能出席)

 

馬修.格尼是一名資深形體表演者、編劇,以及電影、電視和劇場導演。他曾與倫敦聾人劇院、環球劇場、英國廣播公司及第四頻道合作,亦是無止境劇場的長期合作伙伴,曾參與的製作包括《光》、《沉默極牆》、《不要孩子》及《罪人名單》,於2020年受劇場委托製作短片《健聽孩子的手語學校》,至今累積過千網上觀看人次。全聾的格尼在全聾家庭中成長,英國手語是格尼一家的第一語言。

 

本地回應者


鄭嬋琦(香港),香港展能藝術會副主席及節目委員會聯合主席


鄭嬋琦相信藝術為生命帶來無限可能,致力以中介者身份,將藝術帶入社群。她先後策劃香港藝術館《 尋樂 ‧ 經驗 》展覽(2009)、公共藝術項目《藝綻 @ 冬日》(2010)及《藝綻公園》(2011) 等,以鼓勵大眾透過不同感官享受藝術, 並培育新晉藝術人才。2009 年,鄭氏獲民政事務局表揚她對推廣文化藝術的貢獻。

 

馬漢銘(香港),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音樂老師


馬漢銘從事教學工作逾廿載,現職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的音樂老師。馬氏曾修讀視藝,並任教視藝科和中文科,現時除教授音樂外,亦是校風及學生支援範疇主管。他年輕時加入過銀樂隊,負責吹小號,至今仍經常持續領導學生參加音樂節、演出及學校銅管樂團。

 

盧淑嫺(香港),舞者、編舞家及多媒體導演


盧淑嫺近年致力推動「接觸即興」(Contact Improvisation)的共融發展,是亞洲地區少有同時研習「身意內導研究」(Somatics)、「舞動所能」(DanceAbility®)、「親子接觸」(ContaKids)、「接觸即興」(Contact Improvisation)等範疇的香港藝術家。

盧氏早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現代舞系,主修編舞及舞蹈導演,現於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現代舞系任教「接觸即興」。盧氏師承溫玉均老師,以「身意內導研究」持續進行身體探索研究,同時是兩口米的創始人兼藝術總監。

 

節目詳情

 

日期:2022年4月14日(星期四)
時間:下午4時至6時30分

 

圓桌討論錄音版本︰按此重溫圓桌討論

 

 

節目查詢

香港藝術節「無限亮」
電話:2828 4949

電郵:enquiry@nolimits.hk

網頁︰按此到香港藝術節「無限亮」網頁

 

聯合主辦:
香港藝術節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策略支持伙伴:
香港展能藝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