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      En  |  文字版本  |  網頁指南  |  聯絡我們  |  搜尋

【香港01】藝術無障礙.五:大館通達之旅 軟硬件相輔相成

日期:2018年10月2日

媒體:香港01

新聞原圖

 

站在「度高牆」前量身高及拍照,這些準備「入冊」進監倉的人,不是一臉愁雲慘霧,卻展露着笑容。自大館在今年5月開放以來,入冊「打卡」彷彿成了一眾參觀者的指定動作。遊客一窺當年囚犯入冊的過程,看看當年的監倉到底是什麼模樣。

 

有人來看最傳統的英式外牆建築群;有人來感受昔日被囚禁的景況;有人來了解警隊的故事。這天,參觀者跟着復康機構的姑娘和義工前來大館,沒有公式化的「打卡」活動,這次導賞的重點是了解「大館一百面」介紹的大小故事,藉由較生活化的社區角度認識大館。

 

從一開始踏入大館,到跟着導賞員一直走,他們有時會東張西望,有時會分神失去焦點,有時又會很投入積極回應。導賞員未感氣餒,反而細察參加者的反應,想着如何引起他們的興趣,好好完成這個「通達導賞」。

 

此文章為《藝術無障礙》專題之五

 

通達導賞是指在藝術場館內,按不同人士在知性、體力及專注力等方面的需要,設計導賞或表演節目,令殘疾人士可以參與藝術活動。

 

這次活動的參加者是一群輕度智障及自閉譜系人士,通達導賞員顏素茵(DD)曾是香港展能藝術會的職員,後來成為自由工作者,至今仍帶領通達導賞,以及做口述影像的工作。導賞員會設計導賞的內容、調節解說的節奏、構思互動的活動,亦會提供適當的觸感藝術品。大館有常設的公眾導賞團,帶領參觀者遊覽古蹟,由五位導賞員輪流當值,而殘疾人士的通達團則由香港展能藝術會負責帶領。在過去數月,大館已接待約30次通達造訪,當中包括視障者、聽障者、智障者、傷健者、自閉症人士及長者等。

 

抱着好奇心 導賞亦是學習

 

顏素茵說,很喜歡做導賞,「尤其是你面對不同的觀眾,切入點不同,像一同去經歷一件事情。比如說這些歷史古蹟團,講解的都是以前的事,但我們會用新的目光去看。每人都有不同的眼睛,看的東西會不同。我喜歡學習,抱着好奇心。」

 

近年來政府推動「無障礙社區」,不少大廈、商場等建築都開始增建無障礙通道、無障礙洗手間、凹凸紋引導徑、凸字地圖等設施,令更多殘疾人士可以更出入自如。大館作為擁有逾170年歷史的建築群,復修時需增建不少無障礙設施。大館文物事務主管楊穎賢指出,在維修保育時,已經構思大館可以如何配合不同人士的需要,並把這個富歷史意義的地方帶給市民。

 

香港展能藝術會的一站式藝術通達服務中心於2011年成立,為各大文化藝術團體或場地提供藝術通達服務及諮詢工作。大館與其合作,希望在硬件和軟件方面互相配合,可以令傷健人士同步參觀。早在大館保育修建階段,通達導賞員已經開展場地考察工作。

 

顏素茵指出,平時帶領通達導賞團前,都會先做幾次考察,構思一條適當的路線,想好從哪裏開始,確定不會走回頭路,而且沿途可以使用升降機上落。導賞員要熟記路線,她笑言,一開始來大館的時候,一群導賞員常迷路:「做導賞員都蕩失路就好樣衰嘛!」

 

她續說,「硬件是一定要有,例如升降機。部分參觀者行動不便,如果需要走太多樓梯就不算通達。斜道的設計亦很重要,即使只是數級樓梯,如果沒有斜道,輪椅人士就無法前往,我們不能說『抱歉你不能進去』。」

 

她說,軟件方面很視乎人,因為參觀的經驗很重要。「從你入場開始,保安見到輪椅使用者會不會有清晰的指示,告知哪條通道可以去哪裏,導賞員有沒有留意升降機的位置,以及能否對視障參觀者多形容視覺的元素等,這些因素都很影響參觀經驗。」她本身亦是一名口述影像員,所以會觀察視障者的需要。

 

她留意到有些年長的參觀者可能視力衰退,看得不太清楚,但在報名時未有事先說明。她又發現有些參觀者會帶着放大鏡去看展品,亦有些參觀者拍照後會放大來細看。這些細節都是導賞員需要觀察及配合的地方。

 

提升集中力 小道具成好幫手

 

關切不同人士的需要,需靠經驗累積。智障及自閉譜系人士的集中力較低,顏素茵站在大館的「中環風情畫」圖像前,解說以往在區內的小故事,同時拿出原本為視障人士而設的觸感中華巴士模型,給參觀者輪流觸摸,提升他們的集中力。這些小小的道具,足以令整個參觀的過程有點不一樣。

 

「像剛剛入去『蛇竇』(警員偷懶「蛇王」的地方),燈光突然變暗,有些視障人士可能會辛苦一點,那就早點跟他們說明,讓他們先有心理準備。還可以做『大字板』、『點字板』輔助,但目前對香港來說是奢侈的,如果展覽時間不太長,未必有意願去做這件事。」顏素茵說。

 

顏素茵做了通達導賞員多年,不是沒有碰過釘。「大館茶餐廳」展出中環街坊和中學生筆下的「覓食中環」景象,現場播放電台廣播劇《18樓C座》,這展廳卻令視障參觀者有了不必要的期盼。她導賞時介紹大館裏面有茶餐廳,後來始得悉有參觀者事後發現那不是真的可以點餐的茶餐廳,失望透了,還說:「DD(顏素茵)騙人!」此後她在解說時更注意措詞,避免破壞參觀經歷。

 

很多訪客對監倉很有興趣,其中一次讓她特別難忘的導賞經驗是帶領一團輕度智障的參觀者看大館的「水飯房」。她解說,當時的囚犯犯錯會被罰到另一個地方囚禁,三餐只有水和飯,沒有其他食物。其中一個參加者馬上面有難色,說道:「我會好乖㗎,唔會畀人監禁㗎。」之後說到膳食只有水和飯,他又說:「吓……水飯……我一定會好乖㗎!」顏素茵頓覺他感受到以前的囚犯很慘,而且聽故事時很投入。

 

現時本港的藝術通達服務主要由香港展能藝術會提供,該會除了和各藝術單位合作外,亦會吸收外國的通達導賞經驗,參考其他國家如何推進殘疾人士參與藝術活動的權利。該會舉辦的「藝無疆:新晉展能藝術家大匯展」已踏入第十年,今年的開幕禮和展覽的藝術品都加入觸感藝術的元素,令視障人士可以透過口述影像裝置,欣賞到其他殘疾人士的創作。在舞台表演時,更安排視形傳譯員和手語翻譯。

 

香港展能藝術會賽馬會藝術通達服務中心助理主任陳潔媚指,他們正努力推進藝術通達的發展,最重要是提升公眾的認知程度。目前他們雖然仍在摸索階段,但會多聽取殘疾人士使用服務後的意見再作改善。鼓勵傷健人士參與藝術,不局限於讓他們發揮才能創作或表演。「無障礙」的通達導賞可以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同一個場館,只要恰當配合,可令更多人參與藝術活動,達致傷健共融。

 

撰文:歐陽翠詩

 

按此連結到網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