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報 ─ 喜樂少年】口述影像 藝術無界限

日期:2014年3月30日

報刊:公教報 ─ 喜樂少年(第二頁)

 

口述影像 藝術無界限   賽馬會藝術通達服務中心

 

走進劇場,戴上口述影像耳機,傳來一道溫婉的聲音。「我是今天的值日生顏素茵‥‥‥」,擔任口述影像員的她,以清晰的語音和語言,描述劇場裡上演大小事情:演員的外型、動作、場地的燈光效果及至觀眾的反應。讓我們以耳代目,在她的聲音嚮導下,投入戲劇國度。

 

(本報專題)香港展能藝術會賽馬會藝術通達服務中心(下稱中心)於2011年成立,提供一站式的藝術通達服務,讓不同能力的人──不論殘障健全,年紀大小──都能享受主流文化藝術節目。口述影像則是中心提供的服務之一,讓失明或視障人士也能欣賞劇場表演和視藝作品。顏素茵便是香港展能藝術會口述影像小組其中一位成員。

 

言辭表達影像

 

「我的角色是以淺白、準確的語言,描述一般觀眾可見的」,顏素茵在劇場表演進行時,會於控制室內,按著表演的內容,作即時的口述影像傳譯。此外,她亦會參與電影的口述影像服務。「但口述影像員不應阻礙演員的表達,而是擔任支援、輔助的角色,所以我不會在演員講對白時進行傳譯」,她解釋。

 

從2009年開始參與口述影像服務,不同的藝術形式為顏素茵帶來挑戰。「在劇場有形形式式的節目,因此需要事前做劇本分析,也要參與綵排,加深對演出的了解。」她又以即興劇場為例說明,因為包含觀眾的分享、演員的即時演繹,表達倍添變數。「為能跟著故事走,我要更加熟悉演員演繹的形式,過程中亦要仔細寫筆記,才能在傳譯中清楚交代故事,盡量準確。」顏素茵亦會嘗試向服務使用者了解他們的意見,「受眾是最重要的。」

 

加入口述影像服務,源於顏素茵曾任職於香港展能藝術會。「當時協助展能藝術家發展,也有服務視障人士,並開始接觸口述影像服務。」她笑道自己不適合幕前演出,反而覺得擔任口述影像員比較適合自己的性格,「加上口述影像亦的確需要更多人加入團隊,我便慢慢投入這服務。」她分享服務中的滿足感,「當我傳譯一些『笑位』時,服務使用者明白並發笑,我會覺得自己成功了,因為這樣的傳達並不容易。」

 

顏素茵認為小朋友也能為藝術通達出一分力,「小朋友可以從熟悉的人開始,例如祖父祖母,當他們的口述影像員,關心他們的需要,支持他們。」

 

服務臻至共融

 

本著「藝術同參與 ‧ 傷健共展能」的宗旨,香港展能藝術會開展中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根據《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殘疾人士有權參與各項文化藝術活動。「我們從人權出發,推廣藝術」,香港展能藝術會節目經理鍾勵君表示。「透過藝術通達服務,所有不同需要的人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藝術活動。」

 

口述影像服務以外,中心亦提供手語傳譯、劇場視形傳譯、通達導賞、諮詢服務、公眾教育及培訓課程等。「其實服務對象並不限於殘疾人士」,鍾勵君詳細解釋,「以手語傳譯為例,傷健兩方也需要這項服務。」她亦樂見社會各界愈來愈認識通達服務,「主動要求提供通達服務的視障和聽障觀眾增加,也有些劇團願意接受我們提供的服務。」

 

現時,香港並沒有全職的口述影像員:個別非牟利機構在香港舉辦口述影像相關培訓,訓練專業人員,香港展能藝術會是其中之一。「我們開辦海外導師培訓課程,亦設研習小組,讓口述影像員可以分享經驗,彼此學習」,鍾勵君續道。

 

鍾勵君亦鼓勵小朋友參與藝術活動時,如活動有提供口述影像服務的話,可以借用口述影像耳機。「當然視障人士是優先使用的,但我們現有一百部耳機,也歡迎其他觀眾使用,並在使用後與他人分享體會。」她更給小朋友打氣,「勇敢接觸不同能力的朋友,與他們溝通,並主動幫助他們。」(澄)